何为“剩菜盲盒”?
所谓的“剩菜盲盒”,并非真正“被吃剩下的菜”,而是指商家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随机搭配,包装成盲盒的形式,通过优惠价销售。
市民购买的“剩菜盲盒”开出了面包和蛋糕。
(资料图片)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实习生 黄晶莹)11.9元三个面包、5.9元一份卤味……近日,多地市场商家推出“剩菜盲盒”引起关注。其实,“剩菜盲盒”并非“被吃剩下的菜”做成盲盒,而是指商家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进行随机搭配,包装成盲盒的形式,通过优惠价销售。
近日,记者走访岛内外多家商超、餐饮企业发现,目前我市有多家餐饮类店铺推出“剩菜盲盒”,其中以烘焙类食品居多,也有熟食类食品、咖啡等。食品类盲盒是否合法合规?专家和律师对此进行分析。
市民
有人认为价钱划算且有惊喜感有人担心风险不想尝试
“11.9元的盲盒里有两个当天现烤的面包,一盒昨天生产的鸡蛋糕,我觉得相当划算!”市民黄女士通过一个可购买“剩菜盲盒”的小程序,蹲点抢到一家面包店的“剩菜盲盒”。据黄女士说,由于商家不定时推出限量盲盒券,她在下午3点预约了开售提醒之后,在下午4点左右秒抢到了盲盒提货券,最后在商家指定的晚上10点前去门店提货。
同样关注到“剩菜盲盒”的市民小谢,在外卖平台以29.9元购买了一家知名甜品店推出的价值35元左右的“蛋糕盲盒”。她说,“当打开‘盲盒’,看到的是自己喜欢的招牌蛋糕,觉得既惊喜又满足。”不少体验了“剩菜盲盒”的市民表示,总体来说会划算很多,还是会再次购买。不过,也有市民担心购买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吃完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等,并不想尝试。
记者分别体验了到店自提及外卖平台点单的“剩菜盲盒”,所购买的4份“剩菜盲盒”里,面包类的外包装均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不过,蛋糕甜品类则未标注此类信息。
走访中,记者发现,除了需拼手速的限时“剩菜盲盒”外,另一类没有指定购买或规定提货时间的“剩菜盲盒”也备受欢迎,基本为全天候销售,无需抢购或排队,产品包含咖啡、冰淇淋等。据多位店家介绍,他们推出的盲盒产品,在一定优惠的基础上,让有“选择困难症”的顾客不再纠结。
专家
商家开拓经营新思路提高食品使用效率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教研室副主任江航表示,“剩菜盲盒”是一种降低成本的方法,因为这些临近保质期的食物如果没有销售出去的话,其实也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浪费。以“剩菜盲盒”的方式销售,客观而言可以有效减少食品浪费,提高食品的使用效率。
江航说,通过时下年轻人较为喜欢的消费形式,将“剩余”的食物卖出,还能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娱乐属性,是一种富有创意的营销手段。
江航认为,“剩菜盲盒”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存在担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出台相关标准进行规范引导。
律师说法
应提供产品有效期限等信息
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许东律师介绍,虽然目前法律、法规并未禁止销售“剩菜盲盒”,但对销售该类产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即必须能够保障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遵守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才可开展。
许东认为,虽然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盲盒”内部商品信息,但不代表消费者要为这种隐蔽性买单。商家售卖“剩菜盲盒”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有效期限信息,包括食材来源、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式等。
此外,许东提到,如果消费者因食用“剩菜盲盒”导致健康受损或买到了劣质产品,可向商家要求赔偿,或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许东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剩菜盲盒”时,应避免购买来路不明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应选择信誉和口碑良好的商家购买“剩菜盲盒”,注意留存消费小票、支付记录,查看包装完整度、保质期、产品信息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