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资料图片)
公元前1700年,商汤都城就建立在今天山东省曹县境内。这里诞生了元圣伊尹,道圣庄周,兵圣吴起,农圣范胜之等多位历史名人。
曹县是农业大县,过去人们世代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要收入来源。如今,借助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依靠木艺加工、布景制作和服饰产业,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成为全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县之一。截至2022年底,曹县已经培育了176个淘宝村,21个淘宝镇,是内地江北地区最大的“淘宝村”集群。
胡春青,曹县大集镇人,他是最早一批返乡创业的的青年。大学毕业后,他和孟晓霞结婚,在沈阳生活。2012年,胡春青读博,妻子在陪读的同时照顾孩子,生活过得简单而幸福。
考上大学,告别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大城市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是胡春青曾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返乡青年 胡春青:
“像我们从这个地方走出去上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离开这里。当时曹县没有什么真正的经济支柱,就是种地,不去上学就只能外出打工。”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到老家走访亲友时,听说家乡开始发展农村电商。自己有学历,又对互联网有着浓厚的兴趣,看到了老家电商的机遇,胡春青在和妻子几次商量后,他下定决心回乡创业。胡春青是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出身,懂销售,对国际贸易有所了解,学识和专业让他的起点比普通农民要高一些。
伴随着近几年的国潮热,汉服成为不少年轻人表达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2019年,胡春青和孟晓霞也第一时间化身成了汉服“追风者”。从最初的线上电商销售到如今的直播带货,胡春青追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销售模式。每天六个小时不间断地直播,已经成为了常态。
返乡青年 胡春青:
“去年汉服火的时候,我们上线就有几十亿的播放量。现在往直播方向去倾斜。就是为了通过这种新兴的电商方式来做产品的推广。”
直播,让胡春青找到了新的销售模式,但是农村普遍较低的文化程度和陈旧的思想观念,也需要夫妻二人一点点去改变。
这天是工作室休息的时间,但是孟晓霞却不愿意给自己放假。因为上一批汉服销量大,库存不够,她必须要赶在下一次发货前把衣服做好。
返乡青年 孟晓霞:
“说不准客户会喜欢哪件,哪件就爆掉,我们会先有预售,就是卖多少我做多少,但是也会有人等不及,就会有退单。因为我们这边出,别人也在出新,说不定客人就又看上其他家的了。”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是公司员工对于老板娘孟晓霞的评价,作为胡春青的妻子和公司的合伙人,创业也让她担负着更多的责任。
返乡青年 孟晓霞:
“我觉得这一点是遗传我父亲,就是小时候他要我干一件事情,一旦发现我没干成,他绝对不会再指示我第二遍,然后他自己就把事情做了,他觉得他有指导我的时间,还不如自己做好了。因为这两年疫情,汉服行业也受到了影响。我们本身做这个行业的会有坚持,不做这个行业的人,就觉得没什么期待了。香云纱是非遗文化的一种布料,全国就那一个地方生产。”
汉服的设计远比潮流服饰困难。孟晓霞也曾想过降低经验要求、放宽学历标准,来寻觅合适的设计人才,但无奈还是只能亲力亲为。不过,虽然辛苦,但收获满满、未来光明。孟晓霞和胡春青的创业之路越走越远,日子富了,也小有名气,这是原来在外漂泊所没曾想过的。
返乡青年 胡春青:
“在我们整个曹县人的努力下,有了这么好的营商环境,也有这样的事业去为之奋斗,我才发现其实家乡是另外一种景象,这是我一直想要离开的地方,其实是到后来发现,它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Part
2
像胡春青这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回流”返乡,写下各自的故事。
王勇,原本在一家国企工作。这本该是一个年轻人在异乡打拼的故事,却没想到在2015年他做出回到故乡的决定后,驶向了人生的另一个岔路。
返乡青年 王勇:
“曹县在电商这一块刚刚开始起步,我觉得发展空间比较大。另外大学四年里面我也做了一些电商方面的兼职,就决定辞去了工作,回到家自己创业做电商服务。”
王勇没有赶上开加工厂的第一波热潮,但搭上了县里发展电商服务体系的快车。2016年,他打造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立了电商培训、电商运营、拍摄基地、直播中心等部门,提供了电子商务行业全链条服务。
返乡青年 王勇:
“曹县人对电商的了解和认知是真正刻到骨子里面,以前有可能是20岁到30来岁去学电商,但是通过我们前一段时间的招生,50多岁甚至是60岁的,他们都想通过学习电商自己能做一些事。”
电商产业的发展瞬息万变,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冒险和突破,王勇最先嗅到了产业链中物流领域的商机 ,当本地电商加工和销售行业逐渐兴起后,物流体系小、散、乱等现状成为发展的痛点。2019年,王勇接手了一家物流公司,准备一试身手。
返乡青年 王勇:
“通过一年的时间,我们从3个人做到了25个人的规模。”
每天上午8点,王勇都会准时出现在物流园的流水线厂房。物流讲究速度,但是却不能减少工序,2021年,他为了提高分拣效率,贷款购买了一整套物流设备。
返乡青年 王勇:
“这些设备是从2021年的11月份开始投入使用的。整个建设周期大概两个月时间,反复地进行调试。以前通宵达旦都干不完的,现在4个小时就可以分捡十几万票。”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如今,在物流园中工作的员工有将近200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周边村民,从田间地头到做物流,他们的角色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几年的时间,王勇从一个捧着国企铁饭碗的职工蜕变成一个电商物流产业的创业者,互联网也让他在故乡的发展中找到了自己新的定位。
Part
3
2017年,日本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提到,几乎所有的日本人一生中都会买上一次中国曹县的木制品,因为日本九成的棺材都来自这里。那时候,曹县还没有成为“宇宙中心”,不过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曹县制造逐渐“出圈”。
一直在昆明当英语老师的谷瑾瑾,在一次暑假回乡探亲时,家乡生产的木质商品引起了她的注意。2011年,在外漂泊了多年的谷瑾瑾第一次有了想要回家创业的想法。
返乡青年 谷瑾瑾:
“当时回来的时候我心里面没底,大爷还说了一句‘闺女你回来了,那你上学不白上了嘛’,那个时候有差不多半年时间不敢回娘家。”
最终,促使谷瑾瑾下定决心回到家乡的,是当时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返乡创业”政策。减税、降费、加大信贷支持和服务,放宽经营范围等措施,吸引了不少生活在异乡的年轻人们返回家乡开始创业。
返乡青年 谷瑾瑾:
“缺资金的时候,政府给资金的补助,有的时候政府会出面做担保,有的拿着大学毕业证就可以申请资金贷款。还会给我们土地,只要我们厂或者其他厂确实发展不了了,政府会解决这个厂的用房问题。”
有了资金和厂房,产品的升级换代尤为重要,谷瑾瑾把更多精力放到了产品研发中。
返乡青年 谷瑾瑾:
“去深圳和广东调研了一些进口部门的酒瓶到底是什么样的。红酒有波尔多瓶和勃艮第瓶,是国际标准的。所以我要做一个盒子这两种瓶子都可以装进去,这就是通用款。”
创业初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大多数时候还是要依靠朋友们口口相传,互相介绍寻找买家。为了打开销路,谷瑾瑾迅速把目光锁定在了互联网上。
返乡青年 谷瑾瑾:
“当时注册了一个淘宝,那时候产品很少,我对这个木盒又不太了解,半年时间才卖了三百个盒子,赚了三百块钱,那个时候都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感觉做生意好难呀。”
直到她遇到了刁明库。那是2017年,同为曹县人的刁明库从经济发达的青岛毕业回家,加入电商服务行业,短短几年间,他和同事们一起把当地七成的商品卖到了全球。
Part
4
刁明库,从国际站成立之初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他主要负责给国际站平台企业做完整的平台培训和外贸培训,并且给企业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服务。刁明库除了要解决企业出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辅助客户完成后期的验货工作。
刁明库帮助年轻的创业者打开了销路,创业者们也在这片故土上带动着家乡发展。谷瑾瑾开始动员周边的农户进入木制品生产链成为参与者,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工厂+农户”的生产模式。
返乡青年 谷瑾瑾:
“这一家农户在我们厂里接完单以后,就会在这组装,他们一年的生产、接单、加工的费用差不多在三十万左右。这是我们整个木艺品行业的一道风景线,专业的砸隼组。”
谷瑾瑾的工厂现在有30多名质检员,他们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查。具体的制作全部交由背后200多家农户来负责。工厂规模做大,带动周边农户增收的同时,谷瑾瑾为村里年龄在60-75岁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了工作岗位。
搭乘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农村的生意风生水起,曾经伴随贫瘠与落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后,历经种种辗转与尝试,在新的定位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而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终会在勤劳、努力中,缔造出更美丽富裕的家乡。
返乡青年 谷瑾瑾:
“最大的感触就是,农村地大物博,还大有可为。原先是农民进城,现在是农民返乡,他们的思想在转变。”
返乡青年 胡春青:
“家里的营商环境这几年一直在发展,大家也都亲眼目睹。我们在家里能挣到钱,肯定不会再去外面背井离乡了。”
返乡青年 王勇:
“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下,曹县电商未来几年应该还会有非常大的突破。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整个多元化的链条也好,都会有很大的延伸。”
曹县的变化显而易见,昔日尘土飞扬的羊肠小路,如今已经是物流车熙攘往来,有钱了村庄就变美了;曾经是青年人外出打工、老人下田农忙,如今,年轻人们返乡,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城乡流动就更包容了。
其实,胡春青、谷瑾瑾们的故事不只发生在曹县,在内地许多乡村,家家从电商经济中受益,发挥着物产的优势,更公平地参与到全球的市场竞争中,融入了社会进步。而中国的这些经验,也正在影响着像东南亚、非洲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标签: 电子商务